随想记录-6月-Public

#感悟 这篇文章是一个小记,记录我现在在做的事情。 _________ 2023年5月22日 23:15 今天处理违章,发现每一年其实不止是12分。 2023年5月22日 23:17 下面是整理后的内容:(语音录入 ChatGPT整理) 第一个事情,是关于我在打印店碰到的两个人。他们的工作人员给我留下了非常有意思的印象。尽管出现了一些情况,就是他们不太熟练地使用Photoshop,但我并没有因此反感。其中一个可能是因为他们都是年轻人,与其他打印店不同的是,他们没有那种隔阂感。第二个工作人员的态度也非常谦虚,我认为这点非常重要。 第二个事情是关于今天的经历。由于中午有一个会议,我没有去吃饭,然后在下午两点的时候,突然出现了一个临时任务。因此,我直到下午三点半才吃了饭。这样的情况让我感觉不太好,我之前并没有意识到提前安排事情对我会有多大影响。 第三个事情是关于明天的计划。明天我需要做一个sIgMa(可能是指Sigma)的演示文稿,还要制作一个原型。因此,明天我会非常忙碌。在这种情况下,最好是今天把这些事情都准备好,这对我会有好处。回顾一下之前的情况,如果退到上周一,我至少能提前完成其中两个任务。不过上周一,我全神贯注于解决驾照消分的问题,当时我担心我的驾照会被吊销。总之,处理事情最好一步步来,因为有些事情只有在做了之后才能了解。无谓的担心是没有用的。 2023年5月23日 23:45 问:为什么你忍不住翻朋友圈? 答:你不感觉你翻来翻去你就像掌握了全世界吗? 2023年6月6日 22:52 人,是不能骗自己的。 2023年6月9日 11:11 我们身处在一个大趋势中并不自知,如果你能看懂这个大趋势,就不会因为一些小的短期的盈利或者亏损而产生波动。 2023年6月12日 10:28 把自己的想法快速记录下来是非常有价值的。 2023年6月12日 10:29 这周四在做完那个游戏之后?跟宏文一起沟通关于那个项目的可行性。马上要假期了。 2023年6月12日 10:33 花时间在另外一个人或者一件事上的时候,要确定这个人或者这件事是值得的。否则就像你把自己的一小块人生,拱手献给别人,但是别人拿到之后弃如草芥。 2023年6月12日 20:40 去不去公司,简单!选择题!可以拿张纸,把去和不去公司的好处和坏处写下来,记住一定要写下来!然后自己一个个的对比每一条,从最不重要的开始,一条条地删,删到最后你就会做出选择了,这个过程最重要的是要对自己极度诚实! Jun 14, 2023 at 14:18 接下来要围绕这AI和交易进行。 Jun 14, 2023 at 15:55 假如我明天就离开这家公司,我会去做什么? Jun 14, 2023 at 18:04 对于整体的时间安排的一些想法我现在每天真正花在做项目做设计的时间可能只有不到3个小时,大部分时间在沟通和等待中。这种情况有好有坏,一定程度上自己需要但是并没有在小的事情上得到锻炼。另外一方面自己可以有时间抽身来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 Jun 19, 2023 at 16:16 我们跟宏文学那么久,居然没有学到他这种发现人身上闪光点激发一个人做事情的热情这种能力太可惜了 2023年6月24日 13:51 今天得知芙蓉将要离职。后被证明是乌龙。 2023年6月24日 14:06 被同事关闭了朋友圈可见。 事情不大,但是很有意思的是,这位同事进公司的时候我还自认为(可能问题就在这里)给了他一些帮助。所以现在被屏蔽还是多少有点不舒服。自己判断失效是有问题的。 2023年6月25日 13:33 上杆子不是买卖 我没必要参与所有的事情 Jun 25, 2023 at 16:35 在2023年6月25日,我经历了一起被同事屏蔽的事件,虽然后来证实这是误会,但我之前对此问题的思考仍然具有价值。因此,我将这些思考整合在一起,探讨了这一事件对我在团队中定位和个人观念方面的影响。 通过对这一事件的反思,我重新审视了自己在团队中的定位和个人观念。虽然同事间的相处和人际关系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并未发生变化,然而,我意识到偶然事件的减少并不能代表必然现象的消失。 为了确保今后避免类似问题,我决定详细剖析这次与同事相处的经历,从不同角度思考: 首先,我试图深入剖析这一事件的本质: - 是职场关系?人际关系?还是不同人群沟通方式和价值观的差异? - 我使用了矛盾分析方法,深入探讨事件的本质。 - 主要矛盾在于不同的价值观、不同消费层级和年龄阶段对认知和行为模式的看法不同。 - 次要矛盾则是行为方式的不同,不同年龄和消费层级对待事物的态度不同。 - 这种矛盾具有普遍性,同时也具有特殊性。虽然我与其他同事相处可能并不完全一致,但也没有出现屏蔽或删除的情况。与同事乔和J的相处关系仍然良好。 - 表面上看,一个新人屏蔽了一位职场同事。 - 本质上看,这是因为职场中不同的价值观和处事方式产生的矛盾,需要协调共存。 - 同样的问题也可能发生在Y和J身上,甚至是之前与我共事过的其他人。 - 这一事件的次要表现是离职员工删除了之前不喜欢的同事,但对方没有意识到自己不受欢迎。 - 外部因素:我和对方正好具有不同的价值观、行为模式和处世态度,产生了两种不同价值观的对立。 - 内部因素:我未能充分面对年龄和成就之间的不匹配,导致内心不够自洽,产生过多焦虑。 - 尽管在这一事件中,外部因素占主导,但如果我不解决这一人际关系问题,可能在工作、人际关系和其他共同话题上都会遇到类似问题。 随后,我思考了事件的原因和背后的逻辑: - 为何会发生这一事件? - 这与价值观、行为模式和环境有关。 - 为何会在此时发生? - 这是如何发生的? - 因为我在他的朋友圈发表了评论,提醒他需要屏蔽一些人。 - 关键是,如果有人感到不舒服,我需要权衡不舒服的代价,如果可能会影响到团队形象,我将不会采取行动。 - 他来这里的目的是什么? - 实际上是为了其他同事,我对他所讨厌的同事有看法。于是,这一事件就此结束,没有进一步问题。 在未来,我希望能遇到类似的问题吗?如果不希望,我将注意以下事项以避免: - 保持自身边界感。 - 在工作中,表达赞美并加强合作 - 在工作之外,以促进工作为目的进行社交,获得友谊是加分项,但不是必须。 - 避免过于亲近,尤其在称呼上保持礼貌。 - 社交媒体上以点赞为主,避免过多评论,但线下保持真诚。 - 对于值得信任的人,保持礼貌,不涉及自己范围外的事情。 - 谨慎选择吃饭的场合,避免强行融入陌生领域。 考虑未来,我已制定了短期、中期和长期的应对方案: 在短期内,我将坚守原则,不让这一事件影响我的情绪和工作: - 首先,我会集中精力与对我有兴趣、愿意合作的同事互动。 - 其次,我明白与这位同事不会再有交集,所以我会像龙飞一样,只是认识而已。无论祝福还是祝不好,都随缘。 - 最后,我没有理由去配合他做任何事情,因为他不会影响到我工作中的任何方面,就像一片飘落的树叶,我不会被其影响。 中期计划方面,我将改变与他人的沟通方式,增加倾听和共情的成分,以更好地理解他人处境: - 倾听:与他人沟通时,我将减少个人目的,不会过多关注他人评价,仅仅清楚传达我需要什么,以及我的感受,是否感到负担等。 - 共情:我会始终站在他人角度思考,理解他们的处境,并随意转变自己的立场。 - 真诚:真诚是无懈可击的绝佳方法,不掩饰真实的自己。在长远来看,真诚更有回报。只有不伪装的自己,才能随心所欲,不受干扰,让别人认为没有隐瞒之处。 长远计划方面,我将充分利用机会,努力提升自己在公司和行业中的地位,以便在面临更多选择时能受益: - 通过不懈努力,提升自己在公司的职级和行业的影响力,拥有更多选择机会。 关于为何这一事件对我产生如此大的触动,我想起了之前在林平那里获得的评价:“感觉你对我有所隐瞒。” 为何在我全心全意为他人服务时,却被认为有所隐瞒?这值得深思。 这表明沟通存在问题!我尝试做自己不擅长的事情。 2023年6月26日 11:37 ChatGPT 改变了我的学习方式。 Jun 27, 2023 at 13:03 非常有意思,其实每个人都能做得还不错。 如果让几个人带着大家把做事的水平抬上去,其实是非常好的! 我们同事的签名可以做成这个样子,其实一些本身都非常优秀的朋友放在一起可以把事情做得很棒。人和人之间是可以相互影响的。所以我们做这个事情并没有太大的影响。 Jun 27, 2023 at 13:09 我这几天做思考,如果我完全按照这个 list 来回怎样?我真的会有所收获吗?我真的会经历痛苦吗?不一定。那我就试试。 Jun 27, 2023 at 13:27 和知微 ketan 分享去 Zanesville 是一次非常好的一次经历,我们共同完成了一件事情,这件事情给我之后和其他人合作也带来了不小的影响。 Jun 27, 2023 at 14:00 我感觉不舒服,但是我不知道这个软件测试下来逻辑又是可以的。所以我会忍一忍。 Jun 27, 2023 at 15:19 邓小平当时去江西南昌的时候其实是非常绝望的。我无法想象自己身处他的处境能否做到像他那样坚持下去。 Jun 27, 2023 at 15:20 邓小平当时听到工人连收音机都买不起的时候,听到农村里面连厕所都没有的时候,我不知道他是怎么想的。大概自己20年的努力其实并没有让这个社会变得更好。他应该也会很绝望,但是他没有,他反而非常务实地开始思考中国未来的命运。 Jun 27, 2023 at 15:23 社会对于婚姻的认识正在悄悄地发生变化。
Jun 27, 2023 at 17:31
对于共同感兴趣的东西,对别人发的东西有回应也很重要。